中美关税风云再起,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和破局?

安阳市中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2025-05-06

        在全球贸易格局不断演变的当下,中美之间的关税博弈正牵动着众多出口企业的神经。近期,美国以 “对等关税” 为由,将关税大棒挥向越南、泰国等国,这一举措背后,是对通过第三国转口至美国商品的严防死守,更是对全球贸易秩序的深刻冲击。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如何在这场关税浪潮中稳健前行,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美国关税政策调整的冲击与挑战      

        美国贸易政策的频繁变动,犹如一颗投入国际贸易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2025 年 4 月 2 日,美国出台对等关税政策,这不仅是对自由贸易规则的公然挑战,更为出口企业尤其是对美直接出口的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美国针对中国的进口关税税率发生超预期的超高改变,使得中国出口企业与美国进口商的正常商品交易遭受措手不及的重创。许多出口企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遭遇困境,面临收款结算风险、货物滞留港口产生高额费用等诸多问题。    

        而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美国对越南、泰国等国征收高额关税,意在堵住此前部分企业通过第三国中转规避关税的路径。如美国海关正式启用全新升级的原产地核查体系,要求进口商提供三级供应链溯源资料,对来自重点国家的每一票货物都进行详细核查,一旦发现违规,将处以逃税金额 300% 的高额罚金,并追缴过去 10 年的相关利润,甚至冻结账户。 这无疑加大了出口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与合规风险。一方面,出口企业可能因关税增加导致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受损;另一方面,稍有不慎在原产地认定等环节出现疏漏,就可能面临巨额罚款乃至刑事指控,多年的努力与市场积累可能因此毁于一旦。         

   二、应对美国高额关税的紧急策略       

        面对美国高额关税政策带来的冲击,出口企业需要迅速采取紧急应对策略,以降低损失、维持交易的稳定进行。        

 (一)货物已到美国港口、进口商未清关    若进口商已取得提单,出口企业可优先考虑通过与进口商协商关税分担方式,避免货款全损;若无法协商,则可通过第三方调解或仲裁(如有约定)、诉讼解决,并申请财产保全或临时禁令,防止进口商转移商品。已购买出口信用保险  的,应当及时报损索赔。 若进口商未取得提单或货物未交付收货人,出口企业应及时发函要求承运人或货运代理不得无单放货,与进口商协商承担一定比例关税后放货、延迟清关或协商转运、退运等事宜,必要时弃货以避免损失扩大。     

 (二)货物在运输途中    出口企业需要控制提单,告知货运代理和承运人不得无单放货。与进口商协商弃货、分担关税、延迟清关、转运至邻近国家港口等方案。若协商不成或进口商弃货,根据货物性质选择继续运输交付、要求承运人中止运输、退运、转运或转售,或在无实际意义时弃货、抵偿承运人运费。 

 (三)国内生产商已生产完毕、但出口企业未交付运输    出口企业应详细盘点货物,与进口商沟通说明情况,争取延期履约、变更交付期限、结算方式或分批装运,要求进口商提供付款保障。如无法取得付款保障,可考虑停止装运,暂停或终止订单,并留存相关证明材料。            

        美国原产地认定规则及企业合规风险   

         自 2018 年中美贸易战以来,部分企业为应对关税压力转移生产线至第三国,但美国海关对原产地认定规则日益严格,企业面临诸多合规挑战。    

     (一)美国原产地认定的主要标准 1.  实质性改变原则 :是判定非优惠原产地的核心。产品在某国经实质性加工,形态、性质或用途发生根本变化,产生新商品,该国即为原产国。如美国商务部解释,这种改变需显著增加商品价值,简单加工不符合要求,《1930 年关税法》及司法判例等明确了其法律地位。  2.  税则归类改变标准 :若商品在某国加工后,HS 编码税则归类在特定范围内改变,则该国为原产国。广泛应用于原产地标记、纺织品管理、非协定国家进口商品以及某些自贸协定的标记和监管中,具体要求按 HS 编码 4 位或 6 位层级确定。  3.  区域价值成分标准 :衡量区域原产成分或增值比例,常见于自贸协定。若比例达规定标准,产品可享受优惠关税。计算方法有累加法和扣减法,常与税则归类改变标准结合使用。      (二)美国海关原产地裁定案例分析 1.  经墨西哥深加工的厨房电器 :某公司厨房垃圾处理器核心零部件产自中国等多国,经墨西哥多步复杂组装后出口美国。CBP 认定其原产地为墨西哥,不适用中国 301 关税。启示:第三国需足够深入复杂加工,使产品整体上具备新特性。  2.  经日本组装的便携打印机 :某公司打印机主要零部件多国生产,日本组装。CBP 认定原产国仍为中国,因核心技术来源于中国,日本组装未改变核心部件属性。启示:简单组装无法改变原产地判定。  3.  经越南剪裁缝制的窗帘 :窗帘面料在中国生产,越南进行裁剪缝制等工序。CBP 裁定原产地为中国,因越南工序未达到纺织品原产地改变要求。启示:美国对部分商品有特殊原产地规定,如纺织品原产地高度依赖面料生产过程。   (三)企业合规防范建议 1.  理解并正确应用原产地规则 :企业要充分了解美国原产地判定标准,结合自身产品判断能否满足实质性改变要求,关注行业特殊规定,与关务法律专家沟通并参考类似产品裁定。  2.  提高供应链透明度和记录保存 :详实记录供应链各环节,包括零部件来源、加工过程、制造记录、工艺流程、成本比例等,以备海关审查,作为合规证明。  3.  善用预裁定等合规工具 :向 CBP 提交预裁定申请,详述产品构成和加工流程,提前获得官方判定意见,规避风险。  4.  如实申报原产地,避免误导性标识 :遵守美国相关法规,不虚假申报原产地,不碰运气,杜绝侥幸心理。  5.  优化生产布局以满足原产地要求 :加大第三国产能和技术投入,将组装环节拓展为制造环节,培养当地供应商,本地化技术工序,满足 FTA 规则的区域价值成分要求。  6.  加强内部合规审计与员工培训 :建立内部审查机制,定期评估贸易合规情况,模拟海关调查检查证据链完整性,培训员工掌握原产地规则,将合规文化融入日常业务。  7.  密切关注政策和执法动态 :通过多种渠道及时获取国际贸易政策变化信息,如关税豁免名单调整、原产地规则变动、美国对可疑转口查处行动等,动态调整合规策略。         

       近期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的转口风险及应对   

      (一)越南 美国暂缓对越 46% 关税,设 90 天观察期至 7 月 8 日。越南承诺加强原产地管理,建立 “商品转口监测系统”,2025 年 Q3 试点。越南工贸部颁布文件,要求加强原材料供应商管理,保障原材料可追溯性,防止原产地造假。出口行业协会要配合国家管理机构,提供市场信息,助力企业制定生产出口方案,拓展原材料供应来源。企业要制定应对国际贸易形势计划,寻找新市场客户与合作伙伴,谨慎选择原材料供应来源。 (二)泰国 美国对泰加征 36% 关税,泰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赴美谈判。泰对外贸易厅监测防范他国规避美关税行为,指定 49 类重点监控商品,出口商申请原产地证书前需先申请核查,计划扩大重点监控商品清单,与美海关合作打击假冒原产地行为。 (三)美国 4 月 15 日,美国海关启用升级原产地核查体系,精准打击转口贸易  。要求进口商提供三级供应链溯源资料,对重点国家每票必查,违规处逃税金额 300% 罚金,追缴 10 年利润并冻结账户。同时,共和党议员推动立法,对通过第三国运输货物规避关税的行为进行罚款和刑事起诉。  

       在全球贸易格局加速演变的当下,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实施以及对原产地认定的严格审查,给出口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唯有坚守合规底线,敏锐洞察政策动态,灵活运用各类应对策略,方能在复杂的国际贸易浪潮中稳健前行。全球贸易通集团将持续关注全球贸易动态,为企业提供专业、精准的资讯与服务,助力企业跨越贸易障碍,拓展国际市场版图,实现可持续发展。